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 楚国到底错在哪?

楚国到底错在哪? (第2/2页)

痛定思痛,楚国舔砥伤口的时候发现,原来秦国是如此可怕,而盟友是如此不可靠。屈原理念中的美好以及各国王侯之间的君子情怀,在尔虞我诈的明征暗战中,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所谓的仁义美政,又怎么比得上说客寥寥几语,所谓的修德民本,又怎么比得上严刑峻法、全民耕战。

连续的对外作战失败和国内越来越混乱的政治局势,让屈原和楚国都丢失了自己的方向。切实的战败让国内政坛守旧派和传统贵族开始有了质疑改革的声音,而楚怀王自己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倚仗的重臣屈原,并不能真的让楚国强大起来。

内交外困之下的楚国艰难地喘息着,当质疑和污蔑已经足够多,而君王心中又有了裂痕之时,身为改革派代表的屈原,首当其冲面临质疑。一力提倡美政修德的对内改革,除了给楚国带来了勃勃生机之外,也给屈原带来了各方既得利益受损集团的仇恨和中伤。楚怀王虽然上了张仪的恶当,但是却并没有觉得张仪是一个违背契约精神的小人,反而极为欣赏这个能够谈笑间就翻云覆雨、搅弄风云的政客。虽然他的欺骗让楚国损失惨重,但是,这样的谋略,是多么的高超!

显然,楚怀王不再觉得屈原所提出的修身养性、德比三皇是很有道理的了。君子除了说起来好听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真正的利益。而阴谋诡辩,才是真实有用的。既然张仪可以欺骗楚国,那么,楚国的说客,也应该能够欺骗其他国家。至于德行品格,那又有什么价值呢?

维系屈原执政理念的帝王认可就这样被动摇了。楚怀王并没有觉得被利益引诱而中了敌人的圈套是多么值得羞耻的,反而,他很欣赏圈套的布置者,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智谋,才是富国强兵之道。至于那个整天口中念叨着情怀和美玉的屈原,还是用他来转移一下战败带来的政治关注罢!

于是,出于团结和利用守旧贵族力量的目的,不再信任屈原理念的楚怀王,听到了他需要听到的汇报:屈原专政揽权,似有不臣之心!

就这样,已经初具成效的屈原改革就此终结了,楚怀王将这个整天要求君王自我约束的呆书生赶走流放了。

公元前299年,秦楚相约会面。屈原似乎看出了此次怀王出访会有劫难,于是力劝怀王不要赴会。然而怀王幼子却担心秦国一怒攻楚,于是反复撺掇自己的父亲前去赴会。结果,秦王丝毫不在意什么礼法仁义,竟然派遣军队,将前来赴会的楚怀王悍然扣留,并押往咸阳,逼迫楚怀王下令,割让巫郡和黔中。

但是,一直糊里糊涂的楚怀王熊槐,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一扫颓废,宁死不从。而且,楚国国内政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君登位,号楚顷襄王。如此一来,被扣留的楚怀王,也就失去了相对应的政治利用价值。

不肯割让土地的楚国处于皇权交替的混乱时期,秦国决定趁机发兵,不能通过外交手段谋求到的利益,那么只好用刀剑亲自去取了。秦军大兵压境,大败楚军,五万余楚国将士,再一次为统治阶级的昏庸,献出了生命。十六座城池,被楚国新君顷襄王交付出去,用以平息秦王的怒火。

他的父亲楚怀王宁死也没有答应交出去的土地,就这样被儿子献了出去。中原诸侯除了对秦国扣押楚怀王的行为表示了一致谴责,并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作为。而早已厌烦了屈原的顷襄王不想再继续听从他的建议,将其再次流放。

公元前293年,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让全天下认识了一位秦国将领。秦韩伊阙之战中,几十万韩、魏联军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击溃。相传秦相魏冉曾在朝堂之上,甘愿以军令状作保,推荐此人。而这位青年将军,果然也不负众望,以少胜多,在伊阙之战中,力挫联军。并且,斩首敌军二十四万之众,一时间,天下震惊,诸侯惊恐。这位年轻将军,就此拉开了战国时代最为血腥的杀戮序幕,他,叫白起。

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国,楚国新君顷襄王胆战心惊,妥协退让。然而秦国并没有轻易满足。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率军伐楚,楚军败退,割让上庸、汉北。公元前279年,白起再领精兵,攻取邪、邓、西陵。公元前278年,势不可挡的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之下,千里奔袭,攻破楚都郢城,焚烧楚国先王陵寝。楚顷襄王带领权臣贵族,狼狈出逃,自此,楚国一蹶不振。

流放在外的屈原得知了楚国郢都被破,历代先王陵寝被焚的消息之后,悲痛欲绝,于当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选择了用生命为理想和信仰殉葬。楚地百姓,为防江中鱼类破坏其尸身,划龙舟,掷江米,祭奠英灵。后世,称端午节。

一个强盛的楚国就此走向了覆灭的边缘,几代君王呕心沥血奠定的王朝从此衰亡到无力复兴,数十万楚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小心浇灌而起的希望,伴随着皇室陵寝熊熊燃烧的烈火,灰飞烟灭。其实,不能怪张仪狡诈背信,也不必怪楚怀王利令智昏。屈原用生命,奏响了足以撼动历史的哀歌,他,又有什么错呢?

楚国数代君王奠定的雄厚家底,在楚怀王一代损失殆尽,并不是纷繁混乱的说客帝国太过强大,也不是楚国所有的官员都混吃等死。只不过,一场令人叹息的宏大变革,被一个品行高洁的士大夫寄托在了一个唯利益至上的君王身上,原本就并不同路的两人,从一开始,就都错误地认可了对方,并且一步步互相给对方的梦想,泼了一盆冷水。

更可怕的是,这两个从根本上就绝难以相融的追梦者,成为了一个帝国的领袖人物,两人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上的激烈碰撞,被手中掌握的权力无限扩大,并且在内外各方势力的推波助澜之下,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一场足够击沉帝国巨舰的狂风暴雨,让众志成城、甘心风险的乘船民众,也伴随着国家的沉没,陷入了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

或许楚怀王并没有做错太多,他的思想境界更切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但掩卷长思,似乎楚怀王又犯下了各种各样愚蠢的错误,这并非是他的本意,他唯一的错误就是将自己的才能估计过高,将复杂局势估计过低,而他所处的地位,却注定了,他需要背负无法挪动的沉重耻辱。当他在生死之间,能够毅然选择保护国家的利益那一刻起,他,就无愧为一个帝王。

或许屈原做错了太多,他的执政理念和思路并不适应于当时的现实局势,但是,他唯一做对的,就是用一生,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为那心中勾画的美好盛世,万死不辞。从他纵身滔滔汨罗的那一瞬间,这位英雄,虽败犹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