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 合纵究竟为何败给连横?

合纵究竟为何败给连横? (第2/2页)

齐国在合纵战术的打击之下一蹶不振,参与此次联盟攻齐的各路联军也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当初各自参战的目标,从合纵理论上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联众弱以攻一强”的战略。由此可见,合纵之术,确实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让大家又一次回到了牌桌上,开始一轮新的博弈。

乍一看来,合纵战术是非常适合国力相对几大强国来说比较弱小的诸侯所采用的,而且,战国中后期,整体局势日趋明朗,几个超级强国早已成型,弱小的诸侯如果想要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从而扭转被吞并的命运的话,看起来合纵战术绝对可行,而且具备相当意义。然而,整个战国年间,大规模的合纵战略,总共只有五次,其中,四次攻秦,第一次为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导、齐闵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第四次是赵国将军庞煖倡导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而一次伐齐,即前286年,燕、韩、赵、魏、秦五国合纵攻打齐国,齐国几乎灭亡。

然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多次针对于秦国的合纵攻击,却始终没能遏制住秦国最终一统天下的势头,只有齐国实实在在地倒在了合纵的强劲火力之下。如此看来,采用连横策略的秦国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虽然合纵战术的存在价值、意义以及最终战略目标,看起来都比连横之术更加符合诸侯利益,但是,到底为什么采用连横术的秦国能够战胜采用合纵术的列强呢?

无他,格局罢了。

并不是合纵战术本身具备的策略性逊色于连横之计,而是合纵战术对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君王的视野和格局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一个联盟,每一个成员都盘算着如何将自己的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优先取得联盟整体上的战略胜势,是合纵之术相对连横计策最为致命的短板。

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着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自身弱小的基础国力决定了一部分君王不会把争锋天下当作自己和国家的目标,他们只需要得到一些短期利益,让国家至少比现在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上,就已经足够,至于所谓的传承和未来,还是交给将来吧。合纵对于盟友的要求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受限于各国不同层次的国力和不相同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就注定了联盟中必定有些成员在短期内处于一个不利的状态。而且,数次合纵,作为发起合纵的倡导者和联盟主导权掌控人,其格局也相对并不尽如人意,并不能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同时,也给予遭受损失的盟友以合理的利益补偿。数次合纵攻秦,不能完全将失败的原因仅仅归咎于联盟参与者各怀鬼胎、阳奉阴违,始终缺乏一个合理的战利品分配者,就注定了联盟自身的不稳定。

而乱世之中,每一个诸侯王都明白,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总之这个世界都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形态,类似于周王朝那般各路诸侯各据一方、自立门户的形态一定会崩塌,如此一来,既然本国的基础看起来绝对难以成为整个天下的掌控者,那么什么长远之计且就放放吧,还不如就此先让别的诸侯做做炮灰,给自己谋求一些眼前实在的利益。

春秋时期由于各方势力的家底不同,差距虽然也很明显,但是看起来并不见得会出现颠覆性的巨大社会变革。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战国中后期,整个社会体系从地方割据转化为集权一统的大势,已经初见端倪,没有一个诸侯觉得自己具备能够凭借一国之力扭转整个时代的力量,纵然强国可以谋求成为真正的主宰,而弱国,还是先管好眼前。

连横相对于合纵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让弱国参与到和强国的联盟中,至少能够极快地获得强国的施舍和保护。虽然随着复杂的局势风云变幻,与虎谋皮的弱小国家随时有可能被抛弃,但是在这些已经面临被兼并命运的诸侯国而言,能得到,先得到,管什么将来,至于被强国当做屏障或炮灰,那又有什么关系,毕竟命运从来都不公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尊严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没能卖一个好价钱。即便是与虎谋皮又能怎么样,至少先是“与虎谋”过“皮”了,而不是直接面对猛虎的血盆大口和锋利爪牙。

所以根本无需对合纵联盟中丑态百出的各位诸侯口诛笔伐,也不用指责为了一己私利而与秦国连横谋利的每个国家。至少在当时,他们都选择了一条自己认为最为妥当的道路,毕竟大家都是棋子,而强大的棋手把自己放在哪里,又有谁能掌控得了呢?至于被利用或抛弃的命运,又有什么可值得抱怨甚至拒绝的呢?毕竟,也没有人拒绝得了。

于是看似强大而且更具备长远战略性的合纵之术,最终被连横术所击破,并不是这两种战略之间孰优孰劣,而是来执行它们的各方势力本身,存在着视野和格局之上,最为本质性的差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