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三家恩仇聚一身 > 第1章 引子

第1章 引子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org,最快更新三家恩仇聚一身!

老闵接到县政协的通知,就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上班了。

说实话,快到点的年纪了,能够安排到县级机关领工资,这对老闵来说,也算解除了一辈子的后顾之忧。

组织上虽然没有给他安排职务,但看在他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增补他为县政协的委员,保留他的乡镇长级别待遇,在县政协文史委办公室给他添了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藤椅。也就是说,从今以后,他就是县政协文史委不占编制的工作人员了。

乌龙镇所在的县本来就不大,县政协说是县上的四大领导班子之一,人也少得可怜。在老闵没有来报到上班以前,文史委就只有“一个半人”。

“一个人”是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一个女同志,姓杨,喜欢唠唠叨叨,却是一个热心肠。她见了老闵尽管彼此还不太熟悉,仍然是口无遮拦地向他诉说着自己在县政协文史委的办公桌前,付出的大半生精力和心血。她与老闵年纪相差不是太远,其中的酸甜苦辣老闵也略微体会到一、二。老闵上班后,逐渐了解到,她确实是以她的文弱之躯支撑着县政协文史委的门面,她在县政协工作三十多年,先后出了三十多本文史资料书籍和四十多本文史专辑。可谓多产的编辑,县政协回赠她的是任命她为文史委的副科级调研员。与她相比较,县政协一些比她参加工作晚十多年,基本上是混日子的一些同僚们,却个个比她进步得快,那些人不是“主任”职务,就是带“长”字号的官员,就是几个混得比较差的,委屈当上调研员的人,也比她的职级前少了一个“副”字,怪不得她见了老闵,就喋喋不休地诉起苦来。

文史委的另“半个人”,是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小伙子,姓李,年纪不大,精力旺盛。他一半的工作是在文史委给杨大姐跑腿,当当下手;另一半工作是在县政协办公室打杂。

老闵上班以后,那个支撑门面的杨大姐照例要自己掏腰包给新来的同事举行一个欢迎宴会。杨大姐的家庭负担很重,她为了给老闵举办这顿招待宴会,把给老伴从前买的十元钱一包的“娇子”香烟换成了五元钱一包的“天下秀”。给读小学孙子的零用钱由每天三元削减为一元。她自己更是带头节减,由过去省掉早餐,变成也不吃晚餐了,理由很充分,是为了减肥。其实她本身就营养不良,与现在人们普遍患的“高血糖”相反,她患有“低血糖”。加之她长期伏案做文字工作,缺少运动,一米六的个头,年过半百的岁数,体重只有九十斤,又何须减肥呢?

招待宴会定在周末下班后,在县政协小车司机老杜的妻子开的“小火锅”店举行,其中之意不须明言,除了能够打点折,少花些钱,还能照顾同事家属的生意。“小火锅”店也有“小”的好处,这里平时难得有几个客人光顾,今天三张桌子的一个堂子,只有他们一桌人就餐。好客的杨大姐把“小火锅”店老板娘的丈夫老杜和文史委的那“半个人”小李叫来作陪。四个人围一张火锅桌,正好是一人一桌,显得倒也宽敞。

隆冬季节吃火锅,围坐在热气腾腾,红油翻滚,摆满了红、白、黄、绿新鲜菜肴的桌子旁,格外惬意。

杨大姐烫了一片毛肚,放在老闵面前的油碟里,端起酒杯对他说道:“老韦呀,我们听说你过去又当镇长,又当书记,现在你来我们文史委,屈才了!”

老闵也端起杯子,回敬了她一杯酒,说道:“杨大姐,你在文史委工作了一辈子,我到这里来,又有啥子委屈嘛?”

老杜嘴里正嚼着滚烫的鹅肠,见了杨大姐与老闵碰杯,急忙把鹅肠吞下肚子,一手端起面前的小酒杯,一手提着酒瓶子,站起身来,口齿不清地对老闵说道:“你可能还没有在我们这种‘小火锅’店吃过饭呢!来,我们也喝一杯!”

“要得!”老闵连忙把手中的杯子酒杯凑过去,老杜给他满满地斟上一杯,俩人对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老闵抹抹嘴巴,对老杜说道:“你不晓得!过去我也是经常和镇上的司机们一起下饭馆,‘打平伙’,今后你有‘饭局’,记住喊我一声就对了!”

“没问题!”老杜也抹抹嘴巴,豪爽地对他说道:“只要你看得起,我这个‘火锅店’就是你的‘伙食团’!”

小李也不甘寂寞,端起酒杯走到老闵面前,从老杜那里拿过酒瓶子,把老闵手中的酒杯斟满,对老闵说道:“韦老师,我听说您是个大笔杆子,您来了,文史委今后就可以多出几本书了!”

老闵连忙与小李对碰一下,把杯子里的酒喝干,拍着小李的肩膀,说道:“我写点会议通知还可以,如果写文史资料,就要向你和杨大姐学习了。”

“您向我学习啥?我是一辈子都不进步的人!”杨大姐听了,又凑过来,要罚老闵喝洒。

夜幕降临了,外面的西北风似乎嗅到了火锅飘出的浓香,硬是从“火锅店”的门窗缝中挤了些进来,店堂里的桌子上摆放的火锅“咕嘟、咕嘟”冒着的热气,又把那些风带来的寒意驱散了。大家你来我往地敬着酒,说着客套语。几杯下肚,人人热情高涨,个个红光满面,显得格外亲切,说话的音调也压倒了外面“呼呼”的风声。

杨大姐成天想的就是写文史资料,她几杯酒下肚,又忘记了她不高兴时报怨的那些对她不公正的待遇,饶有兴趣地对老闵说:“我们今年准备出一本文史专集,主要编撰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民间趣事。”

“这个好啊?有没有具体方案?”老闵问她。

“有是有,” 杨大姐压低声音,怯生生地回答:“就是不晓得上面通不通得过?”

老闵见她为难的样子,不解地问:“啥子内容?”

“唉!”杨大姐叹了一口气回答:“这事我都想了十几年了,一直拿不定主意,今年我原本下了决心把书出了,现在你来了,我又没底了。”

“咋个我来了你就没底了呢?”老闵奇怪地问。

“老韦,你不要误会。”杨大姐连忙解释:“我拿不定主要不是怕你阻拦,而是怕给你找麻烦。”

“你出书是好事,给我找啥子麻烦?”老闵更是不解。

杨大姐扭头看了看小李和老杜,又转头望着老闵:“你不晓得,我想收集的是我们当地的两个流落‘老红军’。”

“流落‘老红军’也是老红军呀!又有啥子问题?”老闵还是觉得奇怪。

“我晓得了!”坐在旁边也在听着杨大姐和老闵说话的小李忍不住地插嘴进来:“杨大姐是想把我们李家山的曾祖爷爷和强爷爷的事情写出来!”

老闵扭头问小李:“啥子你们李家山?你哪个曾祖爷爷和强爷爷?”

“哦哟!原来是这两个人!”坐在旁边的老杜也插嘴进来:“杨大姐确实算胆子大,敢宣传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