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 第197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99)

第197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99) (第2/2页)

三国时的褒斜栈道,因诸葛亮屡为水患之苦,乃取其立柱,改成“千梁无柱式”。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70年)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也曾两度修治褒斜道。其后据《石门铭》载:“自晋氏南迁,斯道废矣”。

自北魏以后,褒斜道线路多次变化。

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修治自回车至褒谷的栈道。回车道新线将褒斜道北段改为北连陈仓故道北段,南越紫柏山、紫关岭至回车而后接秦汉褒斜道南段。其路线大致相当于元代以后的连云栈道线和今宝(鸡)汉(中)公路线。

唐代前期,褒斜旧道仍通行旅,但非驿路。唐中叶以后,褒斜道已离旧线,行于宝鸡、散关、凤州间的陈仓道。

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兴元节度使裴度奏修褒斜路,其路线仍沿秦汉褒斜道旧线,但在西江口东北太白河至今太白县城嘴头镇之间,选用了一条更为近捷的路线,即由嘴头镇往南经方才关、蒋家坟、鲁家崖、磨房沟,沿太白河而下,至田坝子入留坝县境,再经桑园坝至江口与褒斜旧道合,此即《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的太白山路。今太白河乡苟家河至王家庄一带,仍留有栈桥孔遗迹。

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修治秦蜀通道,北至散关,南至剑门,凿修栈道千余里以通驿路。驿道北段所走路线,在宝鸡、散关、凤州间为陈仓故道,凤州至武休潭间为北魏所开的回车道,武休潭以南仍为秦汉褒斜道旧线。

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东川节度使郑涯和凤翔节度使李玭奏修文川谷路。线路为:西江口以北循秦汉褒斜旧道,以南另开新道。即由今留坝县上南河折东行,至城固县文川镇,又折西南至汉中。文川道虽然近捷,但峻折难行,时不经年便被暴雨冲毁。后又改取归融所修的褒斜新道为驿路,即后来的“连云栈道”。

宋元明清以来,均以唐斜谷道(连云栈道)为入蜀大驿道。清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巡抚贾汉复对唐褒斜道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整。明清时期,秦汉褒斜道多年失修,南段已阻塞不通,但由城固北出小河口,经西江口,沿秦汉褒斜道东行,仍有间道通眉县。此道大体和唐代文川道为同一路线。

褒斜道扩建成褒斜栈道,是一大工程,也是褒斜道一次比较大的变革,在工程技术方面多有创造。栈道亦称阁道,是高阁式的通道,也就是一种天桥。褒斜二水的河谷,有些地段比较狭窄,两岸岩石矗立,道路难于通过,河流有些弯道的凹岸,湍急的水流直扑岸边陡峻的岩石,岸上无容身之地,在这些险段即修栈阁,以便畅通。

阁道工程

修栈阁,“石坚不受斧凿”,即采用“火焚水激”之法,开山破石。其施工方法是:“遇大石塞路,则以锤碎而通之;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之上凿孔,架横木,上覆木板,钳钉以通之;遇深沟险涧,则架长柃,覆厚板以通之;遇险陡“羊肠”,壁立千仞,则在路旁打桩立栅,砌石栏以通之(《西京赋》注)。

栈阁的修造形制,则大多在崖壁上凿成30公分见方,50公分深的孔洞,洞中插木柱、石柱。分上、中、下三排,上排搭遮雨棚,形如屋顶,以遮半山流下来的泉水或滚落的石块;中排铺板成路;下排支木为架。相互间榫卯结合,远望如空中悬阁。

褒斜栈道,时通时塞,时毁时建,有时,毁于水害,如蜀汉建兴八年(230),“大雨道绝”。有时毁于南北割据,如东汉末年,张鲁雄据汉中,“断绝峡谷”,“不得复通”。

栈道毁于战火者,当居多数。西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4月“道由子午”来汉中就“汉王”位后,烧毁栈道,以“示天下无还心”,解除楚霸王项羽的戒备。刘邦据汉中秣马厉兵。6月韩信命樊哙“明修栈道”,继续麻痹项羽,自己和刘邦取道陈仓,进入关中,这就出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明代诗人何景明曾赋诗“汉王昔日定三秦,壮士东归意气新,旌旗暗渡陈仓口,父老重迎灞水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