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孑孓不独行 > 第66章 原来你也会心慌

第66章 原来你也会心慌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org,最快更新孑孓不独行!

杨三强给自己的老师哈德利教授先是发去电报想请几天假,电报发走后才想起自己老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看到电报,于是就拨通了图书馆里的电话找校长。

哈德利老头果然又泡在图书馆里,平时只有特别重大的活动才会见到他参加,比如美国东部学院之间的校际交流这种常态化的互动,耶鲁都是负责政务的副校长出面根本见不到哈德利教授。

知道打电话到校长室也大概率是找不到哈德利教授,好在上个学期杨三强经常泡图书馆,跟图书馆负责接电话的中年女管理员认识并且很熟悉。杨三强是华族人,在耶鲁上学的华族人有,但是肯定不多,是校长哈德利教授学生的华族人只有杨三强一个。在杨三强报上自己的名字,专业,提出要找自己老师哈德利教授后,这位管理员真的帮杨三强在珍藏本区找到了教授。

哈德利老头可以看懂汉字也可以说中文,但是他在跟杨三强闲聊的时候从来没说过中文,他只有在看中国古籍遇到疑难之处的时候才会拿着永乐大典这样的古书来找自己的好学生杨三强求证。

永乐大典本身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如果它是完整的,总量达到一万一千多册的永乐大典就相当于一本可以查证中国古书典籍的牛津大字典。不过耶鲁图书馆里收藏的永乐大典也只有残卷数百册,并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查证作用。

哈德利之前遇到疑难是怎么处理的杨三强不得而知。

某一次杨三强在图书馆里打算找一些没看过或者没看过的中文古籍,打算换换脑子,遇到老师也在中文古籍区翻弄各种图书。在耶鲁其他地方遇见自己的师长打招呼是礼貌,可是在图书馆里遇见师长是可以不打扰的、也是礼貌。

杨三强听到老头嘴里嘟囔着一句古文,眉头紧皱,不停的抽出一本书,翻看几下就放回去,当时也没管,很正常的事情。

到晚上打算回家的杨三强去还书,又在中文古籍区遇见老头,老头好像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依然在翻看,花白的头发更乱了。

教授,你是在找这本书吗?

杨三强默默的搬过一个木梯,从高处拿出一本古书,递给自己纠结得快要发狂的老师。

自己的蒙师陈夫子是一个举人,一个没钱当官蹉跎半辈子的穷举人,可是这个老夫子个人收藏真不少的,祖上肯定也是阔过,农村小地方的人哪里知道那满屋子的破烂书意味着什么,杨三强还是在临海认识刘畅,见识过刘老哥的收藏才明白自己老家的陈夫子不穷。

杨三强入陈家私塾的时候学的也是千字文,百家姓,没过两年私塾就变成了蒙小,四书五经才刚开课不久。

没有了科考,自己的学生就不能取得功名,老夫子也就不再教授学生们国学科目以外的学问,他那一屋子收藏也只有自己最看得顺眼、最有希望考取功名的杨三强可以借取。

杨三强有过目不忘之能后,在离开老家前就借阅过陈老夫子很多古书。到临海后反倒是没什么机会摸到古本,倒是在北京那会儿、方公子家里的收藏和学校的收藏看了不少。

耶鲁的图书馆收藏丰富是闻名整个美国的,杨三强在图书馆里猫着的一半时间其实是花在那一排排中文古书上的。

除了自己没有权限借阅的古籍珍藏本区,这几十排书架上的中文古书杨三强已经看过大多数,仗着自己的能力,杨三强看书不挑选,直接随手拿随缘看,没有任何阅读倾向,不会担心那些没读过的书和阅读过的书给记混乱了。哈德利教授嘴里嘟囔的那句话杨三强刚好看过,就帮可怜的老头找出那句话的出处。

自己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哈德利很快就发觉了,他打算多观察观察,再培养一番。可是这个家伙竟然要请假,做生意能比做学问还重要?!要知道他还是一个本科的学生,本职是学习。

杨三强拿着电话不停点头说是,自己老师的教诲当然要听,不论是否,一律点头赞成。

最后杨三强是用一笔不菲的捐赠让哈德利老头麻利地答应了自己学生的请假请求,普雷斯科特不过是顺带的事。

周六小伊万做东、搞个大聚会,他邀请了自家在美国的生意合作伙伴,还有一些有趣的朋友也会来参加。

杨三强和普雷斯科特以及杜盛算是自己人,大早上杨三强和普雷斯科特就被小伊万拉上自己的车一起去汇贤雅筑。

五天前小伊万就派人沟通,预定下整层的八个大包间,在这个周六汇贤雅筑的八楼不会接待其他客人,哪怕有包间空着。

小伊万为此预付了二十万美元的费用。

山姆,今天的聚会不适合请珍妮佛,她不会介意吧!小伊万在临海时候喊杨三强:杨,哥哥,大哥,反正怎么顺口怎么来,来美国后也跟着普雷斯科特他们称呼起杨三强的英文名字。

没事,我昨天晚上跟妹妹提前说过。今天她也有不错的安排。

杨三强还没回答,坐在后座的普雷斯科特替他先给回答了。

小伊万今天自己开车,他转头说:我邀请了很多人,能来的客人都是合作伙伴,一会到汇贤雅筑我会告诉你一件大事。

杨三强听了点点头也没多想,明天是小年,按小伊万的办事习惯今晚肯定是回不去酒店了,不过倒是省得麻烦,明天早上直接跟杜盛去妈祖庙朝拜。

杨三强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需要人净心诚就好。杜盛对妈祖庙供奉的事情太熟悉,周四那天在花儿街吃完午饭临走前就从杨三强这里带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千美元,除了帮杨三强准备各式素供、果品,剩余大多数钱都会捐赠。

以前在临海,不回家还可以在岔路口烧点纸钱、元宝,可是现在人在美国,是真正千山万水的距离,也不知道自己在大洋彼岸这边给爹娘烧的东西怎么才能送回故乡,虽然打电报给二强子的时候嘱咐过他多替自己祷告几句。其实不用自己多说,二强子也会这么做。

知道啊,都知道,可是每年有几天日子里总是会心情很低落。

二强子电报里说他老丈人夫妻和小舅子在临海已经安顿的很好,也很适应临海的生活,他俩在临海开的面坊生意可好了,一个月赚到得的钱抵得上老家半年的收入,可是他和弟媳妇俩人还是有点想回老家。

其实他俩住临海还是回老家都无所谓,不提有杨三强帮扶,就是这对小夫妻俩人凭着面坊手艺养活一家几口人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是杨三强拦着好几次,提前打招呼,二强子现在大概有水田几百亩了吧!老陈管家会办事的人,杨三强帮着做成大单生意了或者帮了大忙了,他动不动就要划给二强子几十亩水田,就上次回乡,帮他调教整训了陈家护粮队,老陈管家就想送五十亩水田给二强子,他知道杨三强不要田也不缺钱。

田地事最大,是可传万万年的家族基业,任何一个地主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出手家里的田地。

陈地主舍得隔三差五的要送上好的水田给二强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陈地主是临海粮食行会的大拇哥,陈家粮行的生意依然没溢出临海,陈礼明先生的大名却已经名扬几个口岸重镇。

现在陈家粮行遇到粮食缺口已经不需要大规模向内地其他粮商调买粮食,麦迪亨商行和三元商行从美国以及南美进口的粮食不但能够填补陈家粮行售粮缺口还让陈家粮行也掌握了国内进口小麦、面粉和玉米的定价权。

麦迪亨商行和三元商行从来不是竞争者,有杨三强和普雷斯科特这俩人存在,两家商行互通信息,相互间借用、调取人员和物资再平常不过。

塞缪尔贷款买公司,陈地主也不差,他早就打电报让杨三强帮着打听美国农场购买和种植事宜,很明显陈地主已经将目光伸到大洋这边的美国。

土地对华族人是永远的诱惑,不变的执念。

陈礼明这个级别的大地主肯定不是买一小块地种些菜就能满足胃口。

陈礼明和塞缪尔是麦迪亨商行的大股东,三个股东里威尔森的股份最少分得的钱相对也少,两位大股东拿到手的分红相差不大,但是陈家十数万亩水田、旱地和鱼塘每年都能给陈家带来百万银元的收益,陈家粮行自家粮食不够卖,每年都要调买其他地主家的余粮,这一转手也不少赚。

这么一算下来只是一位钢铁公司总经理的塞缪尔资金实力是远远赶不上陈地主的。

不过在美国买地这事情急不来,美国几十个州,对外国人买地的政策不尽相同,就是各州对土地用途规划方向也不同,种植还是养殖都各有规矩。

买地需要详实谋划,陈地主相信杨三强。

念头转过不提,杨三强转头对开车的小伊万说:伊万,你一直没去花儿街,投资公司在由于我个人提出且决定的护盘行为给兄弟投资公司造成了四百万的损失。

不,山姆,不是只亏损了一百九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八美元吗?周四小结报表我们都看了的。普雷斯科特在后座有点坐不住了,他赶紧替好朋友辩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